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体系
摘要:近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缺位。文章从宏观本质安全管理和微观本质安全管理两方面分析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为煤矿管理者安全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促使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仍然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缺位。因此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显得非常必要。
目前,绝大多数煤矿管理者都面临着一个极度困惑的问题,就是煤矿安全控制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煤矿管理者安全管理究竟要管什么模糊不清?研究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体系
煤矿本质安全渊源于煤矿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即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型电路的电气设备,所谓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物的电路,演绎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内部的人、物、系统、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从而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最终实现企业零事故的本质安全,也就是说,在自然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排除人为的因素,其工作环境中的人、设备和环境本身不会引发事故,即使有人为因素,其保护设施也能快速、可靠地发生作用,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减少事故的损失,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从本质上实现企业的安全,即从传统的“要人安全”的管理方式向现代的“人、装备、环境、制度本身就安全”的本质安全型过渡。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力图从根本上减少和控制煤矿灾害的发生。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台措施,以管理未遂来控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以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风险管理目标。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煤矿宏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煤矿微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宏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法制、监察、保险、监管信息4个方面。煤矿微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人、机、环、管理、企业安全信息和企业安全文化六方面。(如图1)。
图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2.1 宏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管理法制化。在我国,法律愈益成为政府议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评价指标。煤矿管理法制化包括了煤矿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近几年大量的煤矿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修改,为我国依法治矿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依据,立法滞后尽管还没有彻底改变,但已明显改善,主要表现是执法不力和守法不严。
(2)煤矿安全监察制度化。煤矿安全监察是对涉及煤矿安全的煤矿生产建设过程进行的系统、全面监察工作。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必须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多变性、工作地点的移动性、作业情况的不一致性及安全状况的各异性,选择不同的安全监察工作方式。如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等。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看被监察的煤矿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3)煤矿保险的责任化。煤矿保险的责任化是
据保险公司保险条款,设计好投保的生产企业和承保的保险公司的责任,既要充分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让生产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也承担与其行为相一致的责任,并在今后的保险业务中给予一定的惩罚,形成激励相容;又要避免使生产机构认为已经进行了保险,可以不顾安全状况,专心于扩大生产规模谋取利润。
我国不能简单地引人社会强制保险,应引入多种保险形式,如商业保险。如果仅仅只是引入社会强制保险,则对于生产单位而言,更多的是增加了一项类似税收的支出,而对于收取保费的保险机构而言,并没有很强的经济动力来加强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与安全生产技术的改进。
(4)煤矿监管信息化。煤矿监管信息化就是煤矿监管机构利用数据库、专家系统和各分支机构和煤矿企业建立安全信息网络,系统之间互通和兼容,信息资源共享,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联动。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关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矿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效益的实现,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尚没有行业标准,各厂家都是自行制定传输协议和接口标准,各分(子)系统之间不能互通和兼容,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不能实现联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它包括煤矿监管的安全静态信息和安全动态信息。
2.2微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1)煤矿人员的本质安全化。煤矿人员的本质安全化,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即有想(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会(安全技能+专业岗位知识)、能(能遵守制度+能创造安全环境+能正确操作设备),要加强本质安全化和法治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
(2)煤矿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煤矿物(设备和机具)本质安全化,即选用的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也就是说,物(设备和机具)本身就是本质安全的或者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后达到了本质安全,如果职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具有本质安全型工具的性能,即使出现了人的失误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即“傻瓜型”又是本质安全型。
(3)煤矿环境的本质安全化。煤矿环境的本质安全化是生产场所应确保职工的工作安全,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也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尽可能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生产、生存、生活环境,保证员工心情舒畅,工作愉快,消除不安全感和后顾之忧,有效地遏制作业人员在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事故的发生。
煤矿环境包括煤矿的自然环境和煤矿的作业环境。煤矿的自然环境包括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等灾害及地质条件变化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状况等。煤矿的作业环境包括作业环境的条件、空间、温度、风速、照明、噪声、煤尘、一氧化碳、支护等因素的控制和文明管理状况等。
井下作业环境昏暗、狭窄、潮湿,人员集中,还受到五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对事故的发生起加速作用。异常环境是导致事故的一种物质因素,有效地预防、控制异常环境可以阻止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依据环境安全与管理的实际需求,运用环境导致事故的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揭示环境与事故的联系及其辩证关系,最终实现生产事故超前预防、控制,达到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4)煤矿管理的本质安全化。煤矿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一种当代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系统的标准化安全管理,重在研究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特别强调系统化、数量化、信息化和人的智能开发。在这一阶段中,科学管理的标准化原则、原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因而,当代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国外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管理大都是利用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有的已进入当代安全管理模式。比如美国的煤矿行业已成为最安全的行业之一。
煤矿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包括安全性评价、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安全救护、事故统计和处理制度的本质安全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安全评价是一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被动模式),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主动模式),并把这种可能性具体化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安全规程、“一通三防”技术措施、机运设备安运措施、人员个体防护措施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是否实行分级负责制,安全机构是否健全,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健全、是否符合矿及上级有关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明确,能否落实等情况进行评价。
安全检查是对“一通三防”、工作面工程质量、设备安全运行状况、安全监控系统、安全设施、“三违”等的检查和落实情况。
安全救护包括救护队、医疗救护和职工个人自救等三方面,按照救护队素质是否良好,配备是否齐全,救护员的经验、医院的等级、职工个人素质及创伤急救知识熟练程度等进行评价。
事故统计和处理制度是按照事故统计和处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效果等状况进行评价。
(5)煤矿信息的本质安全化。煤矿信息的安全化是企业自行制定传输协议和接口标准,各分(子)系统之间互通和兼容,信息资源共享,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联动。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有关管理和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煤矿安全信息采集、管理以及安全评价的计算机系统,从而代替费时费力的人工方式,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煤矿企业安全信息指挥中心汇总处理安全信息,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服务。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及时将井下安全信息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安全信息指挥中心,采用专家系统、模糊智能控制技术迅速判断,使安全信息事后管理过渡到事前和事后动态管理相结合,逐步发展到事前预测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预测和辨识重大煤矿危险源,加强对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加强对重大特大事故和煤矿火灾、瓦斯爆炸预防和控制技术、事故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根据煤矿事故的特点,确定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对重大危险源实行特殊的监控管理。采用计算机监控可以使系统达到最优,在经济上合理,及时消重大事故隐患。
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的安全信息都是由安全动态信息和安全静态信息组成的:①安全动态信息。安全动态信息是由井下人员根据安全检查表内容的要求,记录在安全信息采集器中的检查结果数据。主要有2类,一是班动态考核评价检查结果;二是隐患排查结果。其中班动态考核评价检查的对象是井下的各个施工单位,检查内容要根据每个施工单位所隶属的子系统选用事先编制出的相应的检查表,由指定的安监人员根据采集器的中文提示记录每班每个施工单位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其记录的结果是安全日常评价的主要依据。隐患排查的对象是五大子系统,排查内容是各个子系统所潜在的事故隐患,下井人员根据采集器中所记录的事故隐患条目记录下隐患内容,隐患地点及现场处理结果。②安全静态信息。安全静态信息是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辅助信息,该类信息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班班检查,不经常变化,主要包括矿井安全概括、人员数据库、设备数据库,各类事故信息、典型事故汇编以及检查表内容等。
(6)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升华和最高层次,是理性的、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体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即从强迫职工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到使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
3. 结论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新的概念,避免了煤矿安全管理无法全面反映信息的缺点。宏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从制定安全管理的战略、重大方针政策,受立法机关委托,制定安全法律和法规,并负责监督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制定监督、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到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处理重特大的事故,组织相关力开展安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
微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宏观本质安全管理指导下进行,而且更强调管理必须充分适应企业生产特点。微观本质安全管理的手段和工具,是通过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其依据是国家及其行政部门制定的安全法律、法令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