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ISO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

走出ISO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往来与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经过多年协调努力,在总结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基础上,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颁布了ISO8402《质量统一术语》标准。该标准为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质量术语、澄清模糊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1987年3月,ISO正式公布了IS09000~9004 五个标准,即通常所称的”ISO9000系列标准”。现在又于2000年12月,ISO正式公布了ISO9000:2000版标准,共三个标准,把1994版的五个标准压缩成三个,它们分别是: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管理加速了国际化的进程,在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中,为了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化接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IS09000系列标准趋之若骛。在这股”ISO热”中,许多企业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 和得ISO国际标准认证,其质量.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而一个ISO国际标准的产生,是ISO组织成员取得一致意见的结果。具体而言,制订一个国际标准必须获得组织成员3/4的赞同票。而ISO成员国间经济水平相差悬殊,能够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同时接受的标准必定是相互协调和妥协的产物。因此,ISO9000标准并非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最优评价,而只是满足最低限度要求的质量要求。
误区之二:只有需要出口的产品才须通过 ISO国际标准认证
应当说,除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仍是供需双方满意合理的贸易合同。当然,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则是合同谈判的有利条件。事实上,美、日、奥等国亦曾宣布;进人该国市场的某些商品,须持有ISO9000合格证书,所以获得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将比未获认证的更具竞争力。但是,即使不是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当其贯彻质量管理到一定阶段,也需要对自己建立的质量体系能否满足标准和有效运行进行认证。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捉高其产品的质量信誉,扩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认证前的准备和认证活动,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方法。所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应成为所有具备条件企业的自觉要求。
误区之三:通过ISO国际标准认证即是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就可万事大吉
目前,世界范围内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认证机构所颁发的认证证书,都是标有某个国家认可标志或认证机构标志的体系认证证书。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年成立了合格评定委员会,研究制定有关国际间互认的问题。据其安排,第一批实施多边互认的国家是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这样,通过现场互认评审的国家,其认证机构向获证企业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在多边互认的国家中就有了证明力。可以看出,这样的体系不是国际质量认证,仅局限于参加了国际多边互认制度的国家之内。同时,取得了ISO9000认证证书并非一劳永逸,企业如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已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就会破坏质量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预防性和有效性,势必增加质量损失及成本,最终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
误区之四: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拿得越多越好
一些企业对ISO国际标准认证不加以分析、不作选择,对ISO9001标准的所有条款都认证成为认证的要求。其实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企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正确分析本企业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全过程应包括的环节,只有这样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是适用而完善的。例如,康佳公司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时,首先明确IS09000系列标准是一个通用性很强的标准,是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但并不要求所有企业完全一致。企业的产品类别、生产工艺不同,其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也不相同。因此,康佳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根据公司的产品特点、经营方式、生产工艺,选择了市场调研、设计和规范的编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品、检验和试验、包装和储存、销售和发运、技术服务和维护等九个环节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条款决定后,贯标工作小组将选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条款送贯标领导小组进行审定,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合理性。实践证明,按照产品特征和经营方式选择质量管理体系款,不仅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整个过程的控制,而且能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总而言之,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万能的,但只有与企业的实际进行很好的结合,才能建立起有助于提高质量、增强竞争能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也才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